酸工业的生产技术进展---?低二氧化浓度制酸工艺
2002年,我国有色冶炼行业副产二氧化总量约6200k,酸的制造商,t其中用于制酸的约4770k,t未经治理而直接排入大气的约1200k,t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,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。这类烟气通常气量及气浓度波动大,而且二氧化的平均含量低,不能用常规工艺制造酸。如何治理这类烟气将直接关系到这类企业可否持续发展及生存。
国内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烟气制酸主要有两种工艺:一种是株州冶炼厂从丹麦引进的WSA工艺,该工艺转化率较高,尾气能达标排放,但装置投资昂贵,操作要求相对苛刻,操作负荷弹性较小。另一种是非稳态转化工艺。非稳态转化装置投资费用较低,操作较易,对负荷波动的适应性较强,较适合我国中、小型冶炼企业选用;但该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而且尾气排放不能达到国家标准。针对存在的问题,国内通常的做法是改变冶炼工艺,产生的二氧化浓度达到8%~12%,可以利用目前成熟的两转两吸制酸工艺进行制酸,二氧化的转化率不低于99%,尾气排放可以达到国家标准。在不能改变冶炼工艺时,对制酸后尾气采用碱性液吸收,以达到国家环保要求。
将一瓶浓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,其质量将增加,密度将减小,浓度降低,体积变大,这是因为浓酸具有吸水性,能吸附空气中的水。常做干燥剂。浓酸常做为洗气装置,浓酸熟知的除了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外,还可以干燥中性和酸性气体例如中性气体:CO、氧气、和所有的稀有气体酸性气体:HCI气体、浓酸不能用作碱性气体(例如氨气)的洗气装置,酸,因为浓酸与氨气反应。浓酸不可干燥还原性气体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酸不能干燥二氧化氮,因为NO2溶于浓酸会生成一些物质
一次转化流程的转化率较低,酸厂家,仅95%左右,排放尾气的二氧化浓度可达到14500mg/m3,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,需要进行氨(碱)吸收处理。我国于1965年在上海酸厂首先采用两次转化技术并获得成功,该技术随后在全国推广应用并不断完善和发展。1989年南化研究院完成了/3+20两次转化工业试验,使二氧化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到99.7%以上。排放尾气二氧化浓度在877mg/m3以下,满足960mg/m3
的排放标准。由此可见,二次转化工艺的应用,促进了酸工业的发展,同时降低了酸企业排放废气的污染物浓度,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。